专题: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研究论文:猪抗病营养研究进展

2014-10-20 17:39:39 网络

0

(T4)的分泌、调节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生成以及NF—κB活性有关;同时,氧化应激导致仔猪体内色氨酸和精氨酸的代谢改变。氧化应激通过增强肝脏色氨酸2,3-加双氧酶活性来提高断奶仔猪色氨酸分解代谢,通过提高肠道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mRNA表达、增加精氨酸内源合成关键酶鸟氨酸转氨酶(OAT)的活性、降低肝脏和肺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mRNA的表达来改变精氨酸的吸收和代谢。在应激条件下,提高精氨酸添加量可以通过调控精氨酸的代谢、维持精氨酸内源稳定性、增加精氨酸的有效性、调控内分泌、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等综合途径缓解氧化应激;增加色氨酸添加量则通过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系统基因、促食欲相关基因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仔猪生长、食欲及炎症过程,发挥其抗应激作用(图8)。

2.6 营养与疾病

在构建模型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营养对病毒[猪圆环病毒(PCV2)、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PRV)]、弱毒苗(猪瘟、伪狂犬病弱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杆菌)攻击下仔猪的保护效应,揭示了营养调节猪特异性免疫力的机理和可能途径(图9)。

生物素和叶酸促进IFN—γ合成,缓解PCV2对猪淋巴组织的破坏,促进免疫应答反应和PCV2抗体生成,发病率降低10%。维生素D通过促进仔猪轮状病毒(RV)抗体和肠道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生成,调节RIG—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降低RV攻击下仔猪肠道黏膜炎症反应,显著降低腹泻率(图10)。

精氨酸通过提高母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PRRSV)抗体水平,降低死胎率和弱仔率;血浆蛋白粉作为蛋白质来源能显著提高接种猪瘟弱毒苗仔猪抗体效价,且显著提高其血清IFN—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色氨酸可促进生长猪IGF—1分泌及特异性抗体合成,缓解因接种PRRSV和PRV弱毒苗引起的生长抑制。苏氨酸通过增强淋巴细胞功能、促进特异和非特异性抗体产生、下调TLR表达、减少炎性因子产生以及促进蛋白质合成等途径缓解PRV对仔猪的损伤(图11)。椰子油和鱼油可通过改善仔猪糖脂代谢、肠道发育及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缓解大肠杆菌(O8∶K87/K88ab)攻击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的负面影响。精氨酸可下调仔猪TLR4和TLR5及其信号途径关键分子表达,缓解沙门氏菌杆菌(S.C500)对免疫系统的激活。

2.7 营养与霉菌毒素


本团队重点研究了霉菌毒素对健康的危害及防霉抗霉营养技术。在调查分析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仔猪和生长育肥猪为对象,研究揭示了自然霉变饲粮(以含镰刀菌毒素或黄曲霉毒素为主)在导致采食量下降、小肠黏膜结构损伤方面的毒性效应,发现自然霉变玉米导致仔猪肝脏和空肠黏膜氧化损伤,改变空肠形态结构和养分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降低养分消化率和转运能力,改变肠道微生物平衡,进而抑制仔猪生长。仔猪采食量下降的原因是血清中与采食调节相关的激素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图12)。  

通过检测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发现,霉菌毒素的危害可能与毒素导致的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有关。进一步的系列研究证实了这一推论。体内外试验揭示,硒和维生素E能够缓解霉菌毒素对大鼠和仔猪肠细胞的氧化损伤,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且硒是通过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

3 抗病营养的应用

抗病营养的应用技术包括:第一,应用抗病营养需要参数配制抗病饲料;第二,开发应用抗病饲料新产品,包括生物蛋白质饲料、生物能量饲料、生物饲料添加剂、功能性配合饲料等。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初步探明了主要养分的抗病营养原理和功效,建立了10多种养分的抗病营养需要量,研制了10多种具有抗病功效的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一些产品已在企业生产使用。
应用这些成果,规模猪场的发病率可以降低20%~30%,生产性能和效益显著改善,药物使用量显著下降,显示抗病营养具有明显的功效和潜力。

4 小 结

  抗病营养的研究与应用符合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安全、优质和环保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此领域的研究时间短,很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理论与技术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继续开展抗病营养理论与技术体系及其机制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健康的本质、确保猪的健康和猪肉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