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PSE肉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

2017-06-22 16:20:48 网络

0
3.2.2 避免宰前各种应激性
在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粗暴驱赶、挤压、撕咬、断水等情况;禁止高温运输,避免长途运输,减少应激;运至屠宰场后,不要立即屠宰,使猪得到充分休息,补充水分,宰前禁食24h(降低肌糖原含量)。
3.3 屠宰管理
3.3.1 尽量缩短屠宰时间
正常猪肉的pH值约为6.3,当生猪在宰前受到各种刺激或宰后猪肉持续高温,肌糖原大量酵解,产生乳酸,使pH值迅速下降,容易形成PSE肉,因此生猪从电麻放血到胴体加工完成的时间尽量缩短,应掌握在30min内完成为宜。
3.3.2 屠宰处理
屠宰时,要选择合适的电流、电压以及恰当的电击时间,而且屠宰后放血要迅速,尽量减少猪的应激性;控制好脱毛时的水温及时间,水温范围一般为61~64℃ ,烫毛时间控制在3~5min,温度过高,烫毛时间过长,都会增加PSE肉的形成几率。
3.3.3 宰后处理
宰后,肌肉中的ATP迅速分解,释放出能量,使肉中心的温度很快上升至40-42℃,糖原酵解速率加快,pH迅速降低,容易产生PSE肉。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对胴体进行快速冷却,而且在吊挂时,胴体之间要保持10cm以上的间距,不能相互堆叠,便于充分散热降温。待胴体中心温度降至室温以下时,进入0~4℃排酸间进行成熟处理,这样可以降低PSE肉的形成几率。
总之,预防PSE肉的发生应制定一套综合性防治措施。只有在宰前、宰中、宰后三大环节分析产生PSE肉的各种因素,并加以有效控制,才能将PSE肉的产生控制在最低水平。

热点图文
更多精彩图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