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饲养环境因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8-12-24 08:37:02 网络

0
除了受品种和营养因素影响外,母猪的生产力还取决于环境因素。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母猪繁殖力不足,我国的生猪生产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气候、季节和猪舍设施落后造成的猪舍温度湿度变化大、环境有害气体得不到控制,可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母猪内分泌紊乱和仔猪生长缓慢等。为进一步提高生猪的生产水平,现代化养猪生产对控制猪舍气体环境和优化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综述了环境因素(环境温湿度、温湿指数、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硫化氢浓度)对母猪繁殖力(发情周期、哺乳周期、采食量、日增重等) 的影响,量化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母猪畜舍自动化建设中的参数设置提供参考。
  
1、环境温湿度对母猪健康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猪舍温度由气温、建筑的保温性能、猪自身产热、散热设备等部分决定。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动物机体的热平衡。母猪是恒温动物,其体温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38~40℃。母猪能通过调控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改变相应的内分泌腺、肌肉、血流和汗腺分泌,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或散热,但这种调节有限,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机体的热平衡。环境温度过低,机体动用过多能量用于产热,而温度过高对繁殖性能影响更为明显。热应激条件下,母猪采食量下降、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的死胎率增加、泌乳力下降、生产性能下降。
  
1.1 温度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关于温度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国外学者的研究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国内则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NRC(2012)报道,气温每升高1℃,猪采食量减少40 g/d;环境温度超出最佳温度范围5~10℃,采食量下降200~400 g/d。Quiniou 等研究表明,分娩舍温度由18℃ 升至29℃时,母猪采食量下降近3 kg/d。母猪因体格大、背膘厚,体内热量散失慢,所需的最佳温度低于育肥猪,妊娠猪舍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5~20℃,高温不得超过27℃,低温不得小于13℃。我国农业部发布的《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4.3-2008)中规定, 分娩母猪的生产临界温度是16~27℃。Black 等对哺乳母猪的研究表明,温度对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5~6 天,相对比环境温度20℃,29℃ 时采食量下降了677 g/d,同时伴随更高的体损失、呼吸频率和体表温度,但2 种温度下母猪的返情间隔未受到影响。Quiniou 等研究发现,高温条件下采食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进食时间,而非进食率(进食量/min), 18℃ 时每天进食61 min, 而29℃ 时为29 min。哺乳母猪高温环境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高温使母猪的体表水分散失大,母猪加大饮水量,从而使胃酸浓度降低, 胃肠蠕动力减弱,消化能力下降。高温环境下,哺乳母猪的产奶量下降,仔猪的体增重降低。
饲养环境因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1.2 温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热应激会降低母猪和后备母猪的繁殖力,通常表现在季节性不育期间。高温会降低分娩率,并可能推迟发情,但具体机理还不清楚。热应激可能干扰了受精卵和胚胎的正常发育,因为热应激与体外受精的细胞凋亡和猪胚胎的发育能力降低有关。热应激可以破坏卵泡的生长。哺乳母猪的卵泡是小于5mm 的中小卵泡,在断奶时只有4~5mm,断奶后卵泡长到8 mm 以上。热应激中的母猪卵泡小于2~3mm,断奶后4 d 卵泡也只有4~5mm。卵泡生长延迟会延长热应激母猪的发情间隔。在卵巢中,热应激降低了卵母细胞的数目,这表明热应激很可能是通过破坏卵母细胞的正常生长而引起母猪繁殖力降低。
  
维持正常体温对受精卵的发育非常重要。若热应激在发情前或授精后刺激母羊,会明显抑制繁殖力,如能排卵但无发情行为,行为发情后机体有55%~60% 的机率排卵,因此无发情行为会直接造成妊娠率低下。胚胎发育早期对热尤其敏感,这也是季节性不孕症发生的原因。相关研究已证实热应激对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母猪配种后在高温环境下处理5 d,妊娠27 d 后活胚数量显著减少,对照组母猪的活胚数量平均为11.0 个(68.8% 存活),而热应激下的母猪活胚数量仅为6.8 个(39.1% 存活)。在妊娠期间,热应激对母猪的负面作用程度还与妊娠阶段有关。Omtvedt 等研究表明,与23.3℃ 相比,热应激(37.8℃, 17h 和32.2℃,7h)处理妊娠第0 天或第8 天的母猪, 其在第30 天的活胚数量明显减少;如果用相同的热应激条件处理妊娠第53~61 天的母猪,产仔性能不受影响; 热应激处理妊娠后期(第102~110天)母猪会增加死仔数。也有试验证明,从妊娠第3 天开始对育成母猪给予较温和的周期性热应激刺激,至妊娠24d 或30d 为止, 不会影响胚胎存活。由此可见,母猪在特定的繁殖阶段对热应激较为敏感,对繁殖阶段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体内研究热应激对卵母细胞生长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较为困难,但在体外已得到证实。在胚泡破裂和4 细胞之间的过渡时期对热应激的敏感性较高。母猪体外受精后,将胚胎放于42℃ 条件下培养9 h,胚泡形成率明显降低,41.5℃ 的热休克也会降低卵母细胞的发育。
  
1.3 湿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湿度与温度并行,共同影响着母猪的繁殖性能。除在一些特殊地区,如我国南方的大多数猪场不具备自动控温的封闭设施,猪场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周期等都与自然条件一致。为达到降温,一些开放型猪场引入蒸发冷却技术,就是将猪舍一端设计一个可将流水喷射到冷却垫的装置,另一端设计一个负压系统将外面的热空气吸入, 通过垫子空气的热量被水吸热蒸发,从而降低舍内空气温度,但同时增加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在适宜温度下,相对湿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程度较低(在-0.576 以下),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不大; 但母猪的繁殖性能与最高气温相关性较为明显,绝大部分都小于-0.708。湿度作为热环境的重要指标, 主要影响猪的散热。在高温环境下,猪主要通过蒸发方式排除体内热量。而低湿容易使猪皮肤干裂。我国国家标准《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4.3-2008)将哺乳母猪舍相对湿度的适宜范围设为50%~70%,在生产中上限临界值允许扩大到80%。在高温条件下,高湿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发情、受胎率及产仔数。有研究显示,高温高湿会引起空怀母畜孕酮水平升高,孕酮、雌激素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