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3个利好来袭,猪价又要大涨!

2021-06-04 00:34:43 网络

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生猪产品信息数据平台正式上线。5月31日,五部委联合发布4月份生猪产品信息数据。4月份我国进口猪肉43.25万吨,环比今年3月份下降5.6%,同比去年4月份增长8.7%。2021年1-4月累计进口猪肉159.29万吨。生猪行情半年时间价格接近腰斩,曾站在风口上的猪价不香了。

数据显示,4月份猪粮比达8.66:1;散养生猪每头成本2811元,环比3月份下降5.4%;散养生猪每头净利润172元,环比下降70.3%,同比去年下降89.0%。4月份规模场养猪每头成本2772元,净利润348元/头,环比3月下降56.6%,同比去年下降79.6%。


半年时间价格接近腰斩,曾站在风口上的“猪企”不香了

2021年以来猪价跌势明显,1月初生猪价格在32元左右,到五月底已跌至20元以下,跌幅接近50%。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使得上市猪企股价一路走熊,A股龙头牧原股份从高点131元跌至90元,部分中小市值的猪企股价已腰斩。

在2019年,由于受到猪肉安全事故影响,小养殖户被动出局,生猪供给量大幅度下降,叠加2020年疫情,使得生猪更显稀缺性,猪肉价格疯涨,而在利润诱惑下,各大猪企疯狂扩张产能,供给量迅速提升,猪肉价格也回归理性。被资金疯狂追逐的上市猪企,如今股价也跌的一地鸡毛。

供给决定的“价格走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主要由供需决定,在此次猪肉价格大涨大跌的过程中,供给占据决定性作用。在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大涨,经营者都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加大投入,而外部也会有大量进入者,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恢复平衡,价格下跌,经营利润下滑,先进者赚到了钱,后进者优胜劣汰。

我们先看生猪的供给和价格的历史变化,2019-2012年时间段,生猪价格上涨了近50%,但之后在2012-2015年呈现了下跌趋势,2015-2017年又有一段上涨,生猪价格爆发在于2019年4月,半年的时间由13元左右的价格涨至近40元,涨幅超过2倍。



在供给端,在利润驱使下,生猪出栏量在2009-2014年持续提升,由于存在建设周期,2012年扩产企业并没有得到价格上涨的红利,2014年生猪出栏量达到历史峰值后开始呈现逐年小幅下滑的趋势,2019年加速下滑,2020年为5.44亿头,同比下跌21.57%。2021年第一季度,2020年扩产的猪企供应量大增,整体生猪出栏量1.71亿头,同比增长30.58%,得到明显回升,在需求端没有更多的刺激下,价格也迅速回落。

实际上,我国生猪的供给要素主要国内供给和进口供应,从往年看,国内生猪主要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很少出口,进口也较少,每年在5%以下,2020年由于供应短缺增加至9.3%。从影响种类看,主要为祖代猪引种、能繁母猪存栏(产能)、商品猪存栏、进口量、抛储以及生猪出栏体重六大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主要商品猪的曾祖代原种猪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先在国外选种隔离,达到特定体重后进行引种,长大为成猪体重后进行扩繁,母猪繁殖及小猪仔长成肉猪都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小猪仔长成成品猪需要半年时间。而养猪规模化需要配备专门的设备,建设周期也需要时间,扩产出栏量滞后于市场表现。

在扩产的猪企中,行业龙头牧原股份为最典型的案例,2018-2020年,该公司在建工程项目由36.80亿元增至148.35亿元,增幅超3倍,2021年第一季度继续扩产,达到160亿元。牧原在2021年1-4月生猪销售了1086.5万头,相当于去年前八个月的销售量,但在价格大跌下,每头销售收入大幅缩水。

综上看来,生猪价格大起大落,根本原因在于供给端,猪肉安全事故及疫情造就了猪肉牛市,但唯利是图的企业大量扩产导致供给需求迅速实现平衡,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下跌幅度近50%,而2020年扩产的猪企仍有大幅增加产能的预期,价格反弹预期弱。

3个利好来袭,猪价又要大涨!

难道猪价要一跌不止了?其实并不然,短期内猪价还可能会迎来一波上涨,主要有3个好消息。

1、如今生猪养殖进入了全面亏损期,猪农的亏损加剧,自然是会惜售压栏,给屠企制造难度,从而带动猪价的反弹。

2、消费需求增加,如今的猪肉已陆续跌到了15元左右,笔者家乡一家超市打折,猪肉更是9.9元一斤,引来了不少人购买。而伴随着鱼价的持续大涨,鸡蛋也不便宜,猪肉消费需求反弹成定局,从而带动了猪价提升。

3、因近期持续性的抛售大肥猪,市场的余量已经不多,特别是标猪出栏量更少,预计接下来出栏会进入空档期,从而对促进猪价反弹有利好帮助。

预计6月份猪价会反弹10%以上,但不会迎来大涨,毕竟产能基数在那里了,而随着端午的临近,相信短期内猪价就有冲高的表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