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纪要:供需格局重构,行业结构生变

2020-10-21 11:15:34 网络

0
2020年10月16日,涌益咨询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来自全国 20 余省份上下游产业端及券商、期货等从业人员齐聚一堂,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国内生猪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生猪行业变化以及对国内生猪市场供需、猪价预判以及饲料市场的看法。
生猪供应端来看,目前生猪产能的恢复主要靠三元留种,好的二元供不足需,三季度开始陆续淘汰上年三季度的三元杂母猪,产销区复产扩产速度存在差异,东北、河北等地区高于上年同期,四川和河南同比仍下降。生猪消费端来看,受高猪价及肺炎双重影响,消费降级,预计2020年进口猪肉量将达到350万吨。
与会嘉宾普遍预计猪周期将拉长,以往 3.5 年一个猪周期将拉长为5 年。有专家认为猪价再创新高可能性小,但保持高盈利时间将会较长,四季度猪价将回落;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收窄,其中四季度同比有望小幅增加。也有专家预计猪肉价格跌至11月中旬后将反弹、反弹至7月高点附近随后继续下跌;商品猪出栏量方面,预计2020年10月3468万头、11月3558万头、12月3373万头,2021年1月3671万头、2月3585万头、3月3534万头、4月3703万头、5月3987万头、6月4624万头。
2020年10月16日,涌益咨询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来自全国 20 余省份上下游产业端及券商、期货等从业人员齐聚一堂,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国内生猪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生猪行业变化以及对国内生猪市场供需、猪价预判以及饲料市场的看法,以下是会议纪要、供投资者参考。
中国生猪行业现状及变革——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朱增勇
1.中国生猪行业现状
生猪养殖区域特点:一是,生猪产能相对集中在中原农区。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等传统农区,农作物丰富,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生猪生长,并且人口密集,消费市场集中,历来是生猪主产区。二是,经济发达地区逐渐退出生猪养殖主产省。三是,偏远地区的生猪养殖地位逐渐显现。
生猪主产区向粮食主产区转移。主产省份由南方往北方扩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变迁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对中国生猪的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其次是市场因素,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增强。
生猪养殖布局受饲料原料供给影响。生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在于上游饲料原料的供应。生猪养殖业作为耗粮型畜牧业,需要消耗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特点主要以粮食主产区为依托。从各省、市饲料产量来看,全国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的省份9个(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江苏、河北、湖北、四川、湖南),比2018年减少2个,山东省继续领跑,饲料产量达3778.9万吨,同比增长5.9%;养殖大省广东省,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饲料产量降幅明显,总产量2923.8万吨,同比下降8.3%。从生猪出栏数据和饲料产量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饲料主产省份也是生猪出栏大省。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的玉米、小麦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并向东北三省逐步扩张。2017年,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生猪出栏量达6409.4万头,比2016年增长11.5%,占全国比重达9.1%,比2016年提高了0.9%。
城镇化发展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布局。城镇化率的提高,一方面给生猪养殖产业链提供了产业支持,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刺激猪肉消费量;另一方面,城镇化率的提高导致可用资源的匮乏,也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城镇化率高的地区,生猪饲养量普遍较低,但规模化程度、生产水平等均处在全国前列,居民猪肉消费量较高。1999年开始城镇化加速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为51.27%,2019年达到6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山西、陕西、海南、吉林、河北、江西、湖南、安徽、青海、四川、河南、新疆、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
环保政策推动生猪产业发展格局。由于长三角、珠三角、杭嘉湖等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密度高,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养猪业开始“北移西进、南猪北养”。2015年至今,浙江、广东、福建等南方10省纷纷划定禁养区,共调减生猪存栏量2300万头。东北地区依托粮食、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增长潜力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区域内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近年来,东北三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养殖基地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了肉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实现了产加销对接并积极承接南方养猪业转移,温氏、牧原等一批大型养猪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加快布局。
生猪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生产效率低是造成我国生猪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仔猪费用高的主要原因是能繁母猪生产效率较低。2018年和2019年,我国每头能繁母猪每年出栏肥猪(MSY)仅为15.5和12.8。一方面是规模化水平低,导致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专业化水平低,我国大多数养殖场户均为繁育一体化,由于“母猪-仔猪”饲养阶段管理和技术要求较高,部分养殖场户设施设备、管理技术水平跟不上。
其次,我国饲料成本处于明显竞争劣势。通常情况下,玉米成本占饲料成本60%以上,是最主要的饲料成本。2012-2014年,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2014年达到2.49元/千克,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点。2015-2017年玉米价格持续回落,但在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玉米价格跌宕起伏,2019年全国玉米均价为2.08元/千克,较2018年上涨幅度不大。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快速下降,玉米需求大幅缩减,年度消费量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不难看出,饲料成本已经不是造成我国生猪生产竞争力弱的主要问题。
第三是我国生猪疫情多发,防疫治疗费用高。2016-2019年我国每出栏一头100千克肥猪的防疫治疗费约36元,虽然防疫治疗费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不高,但却可以反映出我国生猪疫病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疫病导致的成本差距,往往不仅反映在防疫治疗费用上,还会导致饲料成本、死亡损失等存在差异。2019年以来我国全程平均死淘率约为18.8。还有一些影响生猪产业竞争力的宏观因素。譬如我国生猪产业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着规模化程度低、未

热点图文
更多精彩图文..
0